中华鳖,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甲鱼、王八、鳖。不过能在学名中带有“中华”之名,自然表明了中华鳖在我国的分布之广。的确,中华鳖是我国最为常见的鳖科爬行动物,分布地区遍及我国中部、东部以及南部大部分地区。只要有干净平缓、鱼虾丰盛的淡水水域,如江河、沼泽、池塘、水库等,大多会有中华鳖的身影。它们喜欢在水岸附近活动,甚至在阳光温暖的午后会爬上岸晒太阳。

水中浮木上休息的中华鳖。图片来源见水印

别看中华鳖生性迟缓,其实它的视力和听觉相当灵敏,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迅速潜入水中逃之夭夭。而能够利用口腔和直肠壁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能让它在水中潜伏许久而不需要上浮换气。

除了利用口腔进行气体交换外,中华鳖的口腔还能进行一项独门绝技——

“排尿”

啊......不,严格来说,是排出尿素。

中华鳖的口腔黏膜上具有能将血液中尿素运输出来的特殊载体,因此只要漱漱口,就能排出体内代谢产生的尿素等废物。而这一绝技,能让中华鳖在略带咸水的河口地带生活,这可能也是它能够广泛分布于我国大江南北的原因之一吧。

中华鳖的口腔可以协助排出尿素。图片:reptarium.cz

和龟一样,以中华鳖为代表的鳖类也是爬行纲、龟鳖目的成员。从分类上说,鳖也是一类龟,只不过,鳖类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特征。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所有的鳖类,在背部骨板的外侧并不覆盖角质的甲板,而是以柔软的皮肤覆盖之,因此也有了“软壳龟”的称呼。此外,很多鳖类或多或少都有一个肉质的“鼻尖”,这也能帮助鳖类在水下潜伏。对于中华鳖来说,这个鼻尖就相当长。

中华鳖长而显著的“鼻尖”。图片:animalsglobe.ru

在我国古代,龟有着相当神圣的地位。商周时期祭司们以龟甲求卜问卦,甲骨文之“甲”,就主要来自龟的腹甲。可能是托了龟的福,各种鳖类也被当作具有灵性的生物对待。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写道:“(云梦泽)其中则有神龟蛟鼍(tuó),瑇(dài)瑁(mào)鳖鼋(yuán)”,就把鳖提到和神龟、蛟龙等同的高度。不过要吐槽的是,这个楚国的云梦泽,倒是的确能出产淡水的鳖、鼋、扬子鳄,出产海水生活的玳瑁则是不可能的。想来,这大抵是子虚为了炫耀楚国的物产丰富而做的夸张之言吧。

甲鱼蒸乳鸽。图片:nipic.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uiyuncaoa.com/cycpzff/9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