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遗址 地点,亦称“北京人遗址”、“猿人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坡。年发现。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系统发掘。年发现了 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此后又经过多次发掘,出土了极为丰富的人类化石、石制品、骨角器、动物化石等,还发现了丰富的人类用火遗迹。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较为原始,属于典型的直立人。石制品以小型器为主。用锤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打制石片。用砸击法打制的两极石核和两极石片颇具特色。石器种类有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锤和石砧等。动物化石的种类有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竹鼠等,反映了遗址的气候环境经历了数种不同的变化。遗址年代为距今70万-20万年。

——《中国考古学大辞典》P

遗址名称

周口店第1地点

(北京猿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猿人洞)

发现时间

地理位置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北坡

周口店第1地点地理位置图

(引自裴文中《中国猿人石器研究》)

中国猿人化石产地工作区示意图

(引自裴文中《中国猿人石器研究》)

地层堆积

洞穴堆积

周口店 地点是一处很大的洞穴堆积,东西长约米,中部宽达20米。已发掘的堆积深度达50米,尚未见底,但已不见文化遗物。含文化遗物的堆积厚度为30-40米,分为13层。-年共发掘了29个水平层,直至堆积的第12层。地层堆积如下:

周口店第1地点地层剖面图

(引自杜水生《华北北部旧石器文化研究》)

第1-2层:含化石角砾层,中夹多层钙板,有少量石制品发现,厚 米;

第3层:角砾岩堆积,含丰富的动物化石及石制品与用火遗迹等,并发现1个直立人头骨,厚约3米;

第4层:灰烬层堆积,发现有数量众多的小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也有直立人化石发现,为上文化层,厚约6米;

第5层:胶结坚硬的黑灰层,含少量化石与石制品,厚约1米;

第6层:含化石的角砾层,有较多的大石块,亦有文化遗物发现,厚约5米;

第7层:深灰色细砂砾层,保存有较多完整的大哺乳动物化石及少量石制品与人类化石,厚约2米;

第8-9层:角砾岩层,夹有数个薄厚不等的灰烬层,含有丰富的动物化石与文化遗物,年发现的3个直立人头盖骨化石即出自此层,也称下文化层,厚约6米;

第10层:红色土层,底部有一薄层灰烬,含动物化石及少量石制品与人类化石,厚约2米;

第11层:角砾层,夹有鬣狗粪层,含化石,文化遗物很少,但年的 个头盖骨即出自此层,厚约2米;

第12层:红色砂层,夹带小砾石及有流水冲磨痕迹的少量破碎化石,未见文化遗物,年以前的发掘即至此层;

第13层:泥砂层,具水平层理,底部多大块灰岩,有厚层鬣狗粪,化石很少,发现2件可能有人工痕迹的石质标本,厚约2米;

第14-17层:均未发现文化遗物与动物化石,应系洞穴形成初期的堆积。

(图片源自网络)

文化遗存

石器原料:

在北京猿人遗址30多米厚的堆积中,除下部的红色土层和中部的松砂层很少有石器发现外,其他各层或多或少都有石器出土,已经发现的石制品数以万计。石器原料主要有脉石英、砂岩、水晶与燧石等。根据对年发掘的第24水平层多件石制品的统计,脉石英的比例为78%,砂岩为18%,燧石3%,水晶1%。而 更详细的统计结果则显示,北京猿人曾经使用的石器原料多达40余种。其中仍以脉石英为最多,约占全部材料的88.8%,其次是水晶和砂岩,分别占4.8%和2.6%,燧石居第4位,占2.4%,其他材料使用得很少。石英和水晶主要来自遗址北约2公里的花岗岩区,是从风化的石英与水晶碎块中选出来的。其余的石料则多是来自河滩上的砾石。

周口店遗址附近脉石英露头

(图片源自李锋等《周口店 地点第4-5层脉石英原料产地分析》)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发现的石英石制品

(引文中科院古脊椎所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uiyuncaoa.com/cycpzff/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