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草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解决晚稻钾肥不足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早稻采用机械收割后,几乎全部稻田都实行秸秆还田,成为晚稻增产重要措施。不少地方由于使用方法不当,常导致晚稻移栽后返青不一,有的禾苗甚至出现僵苗不发。因此,掌握正确稻草还田方法特别重要。

用量适宜

稻草还田一般采用留高桩方式较好,留桩高度25-28厘米左右,这种方式比铺施均匀,容易翻耕入土。亩用量一般为稻草总量1/3,常规稻以-公斤、杂交稻以公斤为宜。做到边收割、边耕埋、边腐烂。土质粘重田块可适当增加用量,反之则应减少用量。

方法得当

没有采用留高桩方式的稻草还田的田块,早稻收割结束后立即将稻草切成3-4段,均匀撒在田里,然后马上灌水翻耕,防止稻草晒干后影响腐烂分解速度。采用机械收割的稻田,留桩高度比较适中,利于翻耕且稻草易腐烂,肥效高。耕翻后一般沤制3-4天后再平田,有助于提高犁地工效和插秧质量。另外,稻草中钾素容易被浸出,沤制出来的肥水尽可能不放出田外,以减少肥分损失。

增施氮肥

稻草含 较多,一般达35%-40%,还田后土壤碳素物质骤增,土壤微生物总量相应增加1倍左右,而微生物是以碳素作能源,以氮素作营养。有机物适于微生物分解利用的碳氮比,大约75∶1,这样由于碳多氮少,微生物就会从土壤中夺取氮素,从而出现与晚稻争氮矛盾,引起晚稻苗期暂时缺氮泛黄。稻草还田时每亩结合施用碳铵30-50公斤,既可为加速微生物活动和繁殖创造有利环境,又可为晚稻返青分蘖提供一定速效氮肥。碳铵深施后能减少肥分损失,提高肥效。另外,稻草在分解过程中有磷固定现象发生,造成速效磷减少。因此,晚稻生长前期要适量补施磷肥。

合理管水

稻草还田后,田间不要长期灌深水,否则会引起土壤还原性加强,根系受害,影响呼吸和养分吸收。禾苗返青后宜采取浅水勤灌、干干湿湿,经常露田的办法,排除有毒物质,协调水、肥、气、热关系。促进禾苗健壮生长。对还田量大、沤水时间长、田面生苔、土壤发臭且田水发黑的移栽稻田,应迅速开沟排水轻晒2-3天,通气排毒,促发新根。稻草还田量大的直播晚稻,4叶期前以湿润灌溉为主,如果前期氮肥用量施用不足,3-4叶期可能会出现发黄现象,影响分蘖。可在建立水层后3-4叶期施足分蘖肥,每亩用尿素5-7.5公斤、 锌1公斤。如再次出现发酵高峰,应立即放水直接晒田,中后期也宜控制氮肥用量。









































中医白癜风医院在哪
如何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uiyuncaoa.com/cycpzff/2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