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树高挺拔,枝繁叶茂,树姿雄伟苍劲,不怕风吹雨打,无畏严寒酷暑,四季常青。古今称之为“长寿松”、“青松”、“劲松”。

人们常用“寿比南山不老松”来祝福长寿。现实中究竟有没有不老松?人们为什么将松和长寿相提并论呢?

探寻“不老松”

现今,在华北大地上巍然矗立着两棵千年不老的古油松,他们是人们一直寻觅的“不老松”的原型。

天下 奇松——九龙松

其一为号称“天下 奇松”的九龙松。九龙松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该松栽植于北宋中期,距今已近年,历观数朝风雨,饱经千年沧桑。有诗赞曰:“翠云十丈一柱擎,老干虬枝腾九龙,千载奇松惊看客, 还待雪初停”。“九龙松”被誉为“寿星 ”。

中国油松王

其二为“中国油松王”。该松栽植于北宋英宗治平三年,距今已多年,现树高达25米,胸径约1.34米。他是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一颗活化石,被称为“中国油松王”。

?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答案:人们一直寻觅的“不老松”就是油松。“中国油松王”和“九龙松”正式不老松的活化石,长寿的象征。

史话油松

大自然创造了松树常青、千年不老的奇迹,而松树的生命之源就是它的精细胞——花粉。我们祖先以神农尝百草方式,验证了松花粉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在诸多的古医籍、药典中都有大量记载。民间更是将其奉为“仙药”。

古今医经对松花粉的记载

1、汉·《神农本草经》

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淤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

2、唐·《新修本草》

“松花即松黄,拂取正似蒲黄,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也。”

3、唐·孟诜《食疗本草》

记载“花粉蜂蜜浆”是用十斤蜜先浓缩,再拌人用稀释了蜜水封存处理后的松花粉一斤即成。“长服之,面如花色,仙方中甚贵此物。”

4、宋·《本草衍义》

其花上黄粉名松黄,山上人及时拂取,作汤点之甚佳……治产后壮热、头痛、颊素、口干唇焦、多烦躁渴、昏闷不爽。

5、明·《本草纲目》

松花,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6、明·《群芳谱》

“ 月间抽穗生长,花三四寸,开时用布铺地,击取其蕊,名松黄,除风止血,治痢,和

砂糖作并(饼)甚清香,宜速食不耐久留。”7、明·代倪朱谟《本草汇言》

“治酒毒发作,头痛目眩,或咽喉闭闷,或下利清水,日数十行,形神萎顿:松花一两,陈皮五钱,川黄连五钱,甘草二钱,俱微炒磨为末,与松花和匀。每早晚各服两钱,白汤调服。治久痢不止,延及数月,缠绵不净;松花每服三钱,食前米汤调下。”

8、版《中国药典》一部第页

燥湿,收敛止血。用于湿疹、黄水疮、皮肤糜烂、脓水淋漓、外伤出血、尿布性皮炎。

历代文学作品中关于松花粉的记载

金·张建

客从岳顶来,贻我松花粉。

为言服之久,身轻欲飞翔。

元·练鲁《北斗山》

隐者巢居在翠微,松花服食茑萝衣。

万事不着眼,坐看浮云天际飞。

宋·苏东坡《花粉歌》

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

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

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

元·汪元亨《归隐》

湖海襟怀湘,山林兴味长。

壶觞,夜月松花酿。

轩窗,秋风桂子香。

唐代白居易《枕上行》

腹空先进松花酒,乐天知命了无忧

清代王世雄《长寿诗》

长生不老有新方,可惜今人却渺茫。

细将松黄径曲捣,朝朝服食保康祥。

松花粉的开发发展史

从诸多的历史文献不难看出,松花粉的应用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原因,只能以神农尝百草的简单方法来确定松花粉的药理作用,没有先进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手段。在采集方面,以拂取的方法而获取极少量的松花粉,及时制作成是时令花粉制品,不能久存。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松花粉的科研人员对松花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的科技成果。

年,承德畅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白玉琢提出对北方特有油松花粉研究的课题并在省林业厅立项,进行油松花粉各种营养成分测试、花粉采集技术实验研究。经过数年研究,课题组完成了油松花粉采集加工技术、储藏技术、毒理学、营养学等项研究,并取得了油松花粉开发利用研究科技成果,为开发北方的油松花粉资源和进行松花粉保健系列产品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白玉琢工程师也被誉为“油松花粉 人”。

我国已故 营养学家于若木指出:“松花粉的开发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我国松花粉产量居世界首位,因此进行油松花粉营养保健系列产品开发,提高油松树种的经济效益、为山区农民增收、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北京市中科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方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uiyuncaoa.com/cycpzff/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