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半走进东茭泾公园里的彭浦新村街道市民园艺中心,欢声笑语,戏话频出。

社区园艺师孔智谋边给新西兰地柏做造型边引出话题:“男同志买花50块,回去跟老婆讲2块,10多年前,我有个朋友买了盆元的杜鹃回去,跟老婆讲同事搬家不要了,送的……”

每周四的植物课堂既是居民了解养花知识的好去处,也是园艺师取长补短的途径。

社区绿化角赏心悦目,社区园艺师经常来指导。

修剪剩下的边角料秒成居民的福利,经园艺师指导回去还可以练习扦插。

气氛一下活跃起来,75岁郭立忠接话,养花看上去是个人爱好,其实最高境界不但自己玩好,还能把家人的兴趣培养起来,成为家庭和谐的催化剂。老郭家有不少绿植,他喜欢摆弄造型,欣赏雅趣;而老婆更爱植物的色彩。以前,家里的瓶瓶罐罐都要找地方“藏”,老婆爱干净,时常提意见,甚至清理掉。一次,老郭“捡”来一盆蝴蝶兰,服侍妥帖,娇艳的花朵让老婆“相当满意”,时不时来阳台边欣赏。慢慢地,不仅瓶瓶罐罐有了安身之处,老郭还与夫人一起研究出不臭的肥料,养花“事业”红红火火。

自从蝴蝶兰开花,夫人就眉开眼笑,老郭投其所好,让家里四季有花,慢慢地他的爱好也成了夫人的爱好。

以前,老郭经常为这些瓶瓶罐罐犯难。

谈笑间,一位居民拎着菜走进园艺中心,有着25年养花经验的社区园艺师蒋海根接待了她。原来,这位居民出去旅游10天,回来发现家中的发财树叶子发黄有些萎靡,特来咨询施肥事宜。老蒋明确表示不需要,就像人生病一样,要治但不能给他补人参,否则适得其反。他分析,应该是闷在家里不通风的原因,放到阳台或通风的地方,半个月到20天就会好的。

居民来咨询家中发财树叶子发黄的问题。

这盆出自老孔之手的盆景,李洪森欣赏了半天。

刚刚退休的李洪森第二次来园艺中心,一回生二回熟,喜爱养花的他拜了老孔为师,他带来的盆栽经老孔之手修剪得绰约多姿。老李在附近的花鸟市场领过市面,修剪一盆黄杨约80元(包括换盆、换土和手工费),能看不能问。现在好了,有社区园艺师加持,不仅免费还能学到手艺。

买个菜、练练身,顺便给家里的绿植“问诊”、“做造型”,社区园艺中心已成为居民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加油站。

闻喜路弄成立绿化组以后,大家养花、护花的热情高了,居民的关系拉近了,带动小区治理,邻里矛盾少了。

居民取来自家的花盆,为小区绿化角添新植。

年7月起,静安区绿委办开展社区园艺师培训试点,向考核通过的市民颁发社区园艺师聘书。截止至年底,共设立社区园艺师工作站5处,培育区级社区园艺师30位,街镇级社区园艺师41位,充实社区绿化管理的专业力量。年2月,彭浦新村市民园艺中心正式启用,12位持证园艺师为社区居民提供园艺咨询、花卉寄养、花卉诊疗、盆景展示等服务,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对优美环境和美好生活的期待。

一堂课结束,老蒋把土收拾回花盆,被大家取笑“真扣”,老蒋说这是节约,细水才能长流。

养花一张“白纸”的臧炜,靠着听课笔记加实践通过了社区园艺师的考试,自称“资历最浅”,还要不断学习。

臧炜种的松红梅后悔没有第一时间送来“疗养院”,她笑称失败乃成功之母。

园艺师各有特点,大家在一起乐于帮助、取长补短。自称“资历最浅”的社区园艺师臧炜就是通过培训成长起来的。几年前她所在的三泉路弄成立了绿化组,出于热心、她和其他13名志愿者担负起管理小区绿化的“职责”,浇水、捉虫,美化环境。年街道举办园艺培训,推荐5人参加,最后只有她一人学到底。她将这归于喜欢和坚持,以及上课笔记。参加社区园艺师考试时,臧炜带上自己种的花,面对三位老师的提问,想着笔记里的内容结合实践一一回答。虽庆幸获得社区园艺师称号,臧炜觉得自己才跨出了第一步,“我不像其他园艺师有几十年养花经验,感觉心里没底,每个接待日都是她学习和提高的好机会。”

一方花坛,一年四季常绿常新。春天有桃花、杜鹃、海棠;夏天有蔷薇、紫薇;秋天有月季、木槿、木棉;冬季有耐寒的造型盆栽海棠、黑松等,让居民进出小区犹如走进花园。以花会友,架起沟通的桥梁,也为老蒋的业委会工作打开方便之门。

老蒋可以在此打发一整天。

每周两天的接待日不仅居民期待,更是这些热心公益的社区园艺师的期待,互相交流,老有所乐,热爱生活的他们总能感染身边的人。梅金姣说,既然答应了,就要做好。最开心的就是居民说家里的花开得很好,家人都喜欢,老有成就感啦!

下雨天来园艺中心的居民少些,但园艺师手机上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uiyuncaoa.com/cycyfyl/1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