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24酒器ldquo人血rd
白癜风能好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749244.html—告别春天,遇见夏天—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段出自南梁丘迟劝降陈伯之的书信《与陈伯之书》,化成后世“莺飞草长”的成语,仅用简单几字,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生动明媚的暮春风景。 图 江南暮春好景 只是这样的明媚风景还没来得及欣赏,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就到了“立夏”,即将迎来万物疯长、滴翠如墨、骄阳似火、疾风骤雨的夏季。这种感觉,就像宋代诗人范成大那句“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描述的一样,有一点恍惚,有几丝错愕,也有几分怅然。 夏天,就这么不声不响地悄然到来。 图 竹深不知夏已到 24节气,从上古发展成形,夏时确立,汉时入历法,到今天,已经陪伴华夏儿女走过五千多年。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如现在春节、中秋、端午等这般稳定的节日假期活动的时候,24节气里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可以说是相当于“春节”一般的存在,不仅为人们的生产活动提供指导,还为人们的节日生活提供了许多精神文化活动,诸如祭祀、出游、竞技、特定美食等。 图 夏游赏荷 现在,在立夏这天,全国各地许多地方还保留有一些旧俗,比如游夏、秤人、斗蛋、尝新鲜蔬菜瓜果、吃五彩饭等,核心思想还是与夏紧密相关,期望家人和生活都能“茁壮成长”。 图 立夏习俗:尝新 ——葫芦长成的匏器——上期我们的24节气24酒器介绍了“合卺杯”这款与“瓜”有关的酒器,这一期,接着“立夏”这个“成长”的关键节点,给大家介绍另一种,直接由“瓜”长成的酒器——匏制酒器。 图 正在成长的葫芦苗 在上篇文章里,我们提到葫芦瓜古时叫做匏瓜,这匏制酒器,就是指用葫芦(匏瓜)制成的酒器。 早期常见的匏制酒器是酒葫芦,将葫芦除瓤晾干做壶,棉木塞做盖,系上绳子就做成了。酒葫芦不仅材料易得做法简单,而且重量轻携带方便,出现时间如“瓢”一样最早可推测至上古,生命力顽强,在民间非常流行。 图 可盛装酒液的实用器:酒葫芦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上流阶层为区分身份,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如瓢、药壶、酒壶等葫芦制器上开始出现上漆、雕刻、镶嵌等装饰工艺。到明清时期,“葫芦”逐渐演变出“福禄”的象征意义,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朝时,宫廷内,更是出现了“匏器”这种脆弱、娇贵、需要细心呵护的“ 品”。 图 齐白石葫芦图 匏器,又称葫芦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工艺品。其制作方法是,用模具套在葫芦的幼果上,使其在范模中按照特定的形状、花纹、图案生长成器,长成后再经过除瓤、阴干、防腐、打磨、镶嵌等工艺完成一件作品,是集自然与人工于一体的独特工艺。 图 清代匏器髹漆镶石葫芦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匏器的制作方法看起来轻松简单,材料也不是什么名贵如玉石、金银、犀角、沉香等难得,工艺也不如雕刻、烧瓷、铸件等高深,但其成品却如清人沈初所说的那样,“数千百中仅成一二,完好者最难得”,可见“匏器”的工艺要求极其复杂,计划程度极其高,生长把控极其精确,毕竟葫芦幼果长慢了长小了不满模具不成型,长快了长大了,质地硬度不够不说,还易裂果烂果,致使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图 清代“八不正”八仙匏器瓶天津博物馆藏 再者,匏器的制作对葫芦品种有不同要求,需要大片土地专门种植,又因葫芦材质脆弱,成器率低,保养保存艰难等原因,人力物力耗费巨大,使得“匏器”从出现起就注定是劳民伤财之物,别说寻常百姓负担不起,封建社会里的大多贵族也无力承担。 因此,匏器制作大多出自宫廷,不仅品类众多,有实用器、摆件、玩件、其他工艺品等,模具也非常精美,应用的制作工艺也多样,如雕刻、镶嵌、刻字等。 所以,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流传下来的匏器数量非常稀少,酒器更甚。 ——两款匏器欣赏——今天我们介绍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款匏制酒器,一款是康熙款匏制勾莲壶,一款是嘉庆御玩款匏制双龙瓶。 康熙款匏制勾莲壶长17.5CM,高9.6CM,宽9.3CM,圆盖,圆球式钮,盖口壶口均用玳瑁镶嵌,素流口,方形柄,周身雕刻缠枝花纹,多处“寿”字点缀,壶底有“康熙赏玩”楷书四字款。玳瑁,一种龟类,在古时,因其龟背花纹华丽、甲壳坚硬,被视为长寿的吉祥之物,常用于珠宝、首饰、玩件等 品装饰。此壶以葫芦制成,玳瑁镶嵌浑然一体,其上“莲”枝缠绕,正是取“福寿连连”之意。 图 清代康熙款匏制勾莲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插句题外话,随着海上捕捞技术的进步,明清时期玳瑁被大量捕杀猎取,现属于国家一级极危保护野生动物,请拒绝玳瑁制品,保护玳瑁生存环境。 图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玳瑁 再说嘉庆御玩款匏制双龙瓶,口径2.7CM,底径11CM,高18cm,细长瓶颈,宽腹阔肚,平底,造型端庄典雅。瓶上龙造型古朴,纹路流畅、生动、清晰,龙爪遒劲有力,好似就要飞跃而出,气势迫人。另有祥云、浪涛、山石布局,雕刻层次丰富。底部是范模生成的“嘉庆御玩”楷书款。这款御玩匏制双龙瓶,是难得的刻字刻纹皆由葫芦套模长成,是清嘉庆时期皇帝的御玩珍品。该器因被时常把玩,包浆明显,色泽明艳光亮,非常珍贵。 图 清代嘉庆御玩款匏制双龙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有人说,赏一件器物,除了赏这些器物本身,如工艺、如材质、如出处,更多的是赏这些器物背后隐藏的故事。看两件匏器不同的状态,我们可见两位帝王截然不同的对物态度,一位克制自律束之高阁,一位欣喜把玩爱不释手。两位帝王两种不同的历史结局,大概也昭示了什么是“玩物丧志”。 图 康熙帝与嘉庆帝画像 我们24节气24酒器系列写到现在,已经与大家共同鉴赏了许多酒器,有贵重的,也有寻常普通的,有华丽的,也有简单的,有久远上古时期出现的,也有近现代的,不管它们是或珍贵或朴素的材质,应用于或隆重或日常的场景,使用它们的人有着怎样高低贵贱的身份,都承载着一份关于那些过去时间里的沉甸甸历史,见证了历史兴衰、文明进步、社会发展,更多是见证了那些注定不会在历史上留名的,每一位平凡人们的喜怒哀乐。 图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显然,一件葫芦器,没有太多重量,不是名贵材质,也经不住时间侵蚀,或许百年后就会因腐朽而化成齑粉,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们再也看不见,但它承载的这一份人们无法言说的,深切展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痛和沉重,不知要多少时间才能消弭。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uiyuncaoa.com/cycpzff/8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怎么熬,熬中药用什么锅,中药煎多久,
- 下一篇文章: 女明星里包品最好的前三名,我要提名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