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缺的历程就是鬼神形象的相伴相随,尤其是像钟馗这种集“鬼、神、人”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传说中的钟馗,是终南山中一个因相貌丑陋,而屡试不第的秀才,后来因此自尽,随后被封神,拥有驱邪捉鬼的能力。他虽面貌丑陋,但内在有着刚直不阿的精神,这也使其成为了民间信仰的驱鬼之神。

钟馗是唐宋以来流行的绘画题材。最早画钟馗的是唐代画家吴道子,五代时黄筌、周文矩、石恪等人都画过钟馗。钟馗或者是自带寓意吉祥、趋吉避凶的形象,或者是郁郁不得志、反映失意文人的化身,亦或是威吓群鬼、一派正气……在不同时代、不同画家的笔下,钟馗的形象自然也各不相同。

南宋龚开《中山出游图》局部南宋龚开《中山出游图》局部

《中山出游图》画卷由两部分构成,主体部分描绘的是钟馗与其妹携众小鬼出行的场面;画卷后半部是长达17人的题跋,其中包括龚开的自叙。

画中的钟馗让人一看就有猛气横发的感觉,他髯须丛生、豹鼻环眼。钟馗的妹妹和两位侍女,作者用“墨妆”来进行表现,即以浓墨代胭脂,从她们的眼睛到颈根自深变浅,嘴唇是白色的,面部的内轮廓用白线空出。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刻画,连她们衣服上的纹样都是以“五毒”为主的丑怪邪恶纹样。卷末的小鬼们有的扛着卷席和酒坛,有的挑着书担,有的是等待被烹的,他们举止痉挛、睁大眼睛凝视着。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勾魂使者的形象,所以画中的小鬼大多牛头马面。卷尾急行的鬼队与卷首缓行的肩舆在节奏上发生变化,反衬出了钟馗气吞万夫的威力。《中山出游图》的诗与画都充满了荒诞、诙谐的趣味,也是龚开运用漫画手法画钟馗和鬼趣图的首创之作,这一画风为后来许多画钟馗、鬼趣图者所借鉴与发挥。

元代颜辉《钟馗月夜出游图》局部元代颜辉《钟馗月夜出游图》局部

元代画家颜辉的《钟馗月夜出游图》,描绘的是钟馗带着被收伏的小鬼们,在月夜中饶有兴致地乘兴出游的情形。在卷首,作者描绘了八个表演各类杂耍的小鬼,他们相继出场,可谓是丑态百出。随后是侍奉钟馗的一行鬼队,钟馗被三个小鬼高高地抬起,后边还有鬼乐队持伞、击乐。有的鬼卒还戴着蒙军的头盔,其意甚明。颜辉的笔墨不但有南宋梁楷、法常粗犷豪放的性情,还有一些文人气概,呈现出来的笔法古拙粗厚,人物造型富有动感。

元代颜庚《钟馗嫁妹图》局部

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颜庚,他的《钟馗嫁妹图》与颜辉的《钟馗月夜出游图》有着相似的绘画风格和构图形式。《钟馗嫁妹图》中的钟馗,完全没有一副丑陋捉鬼的形象,而是头戴幞帽,前呼后拥,俨然一派官家风范。

明代戴进《钟馗夜游图》

明代画家戴进的《钟馗夜游图》,描绘的也是钟馗在小鬼们的簇拥下夜游的画面。画中背景紧扣“夜游”主题,枯树怪枝、白雪皑皑、寒气袭人、寒山嵯峨、荒草萋萋、气象萧索,一派令人胆寒的阴森气氛。画面中,四个小鬼抬着椅子,一个小鬼撑着破伞,走在山间小路上。钟馗有着浓密的虬髯和慑人的目光,他俯下身子催促快点走的神态,让服侍于身旁的小鬼们胆战心惊。作者在细节的描绘上,也强化了人物的境况和环境的幽冥,如破伞、宝剑、钟馗头巾上的白色小花等。

明代朱见深《岁朝佳兆图》明代陈洪绶《簪花钟馗》

明代以前,悬挂钟馗像是年节时一项重要的风俗活动。钟馗的形象多与蝙蝠、蜘蛛、如意等带有吉祥寓意的符合结合,从而产生了一种了对吉祥如意的追求。创作于成化17年(年)的《岁朝佳兆图》,画作者明宪宗朱见深主要以钟馗为描绘对象。图中的钟馗与一个手举托盘的小鬼相搭配,小鬼像一个侍从一般,托起一盘柿子和柏枝。背景用淡墨晕染出一种雾蒙蒙的效果,在雾中隐约有一个蝙蝠的形象展翅飞翔,这象征着福从天降,万事如意的吉祥寓意。在明代陈洪绶的《簪花钟馗》图中,钟馗是位戴着幞头的佝偻老者形象,他左手执铜爵、右手持着剑,保留了钟馗服饰上的形象元素。不过,不同于出现较多的钟馗形象,陈洪绶笔下的钟馗没有胡须飞扬,没有金刚怒目,却增加了怪异的符号——头上戴花。陈洪绶的钟馗更具普通老百姓的形象,少了驱鬼者的神性,多了人间烟火味。

清代黄慎《钟进士图》清代黄慎《钟馗图》局部

明清之交时,悬挂钟馗像的风俗渐渐移向端午。清代画家黄慎画过20多幅钟馗画,其中多达10幅就是在端午节时期创作的。黄慎《钟进士图》中的钟馗倚靠树干而立,眼神凝视古树上方飞来的红色蝙蝠,衣折线条转折自然,老干虬枝,意境苍然浑朴。在黄慎的一幅《钟馗图》中,钟馗和一位小童俯仰相对,各居于画面左右。钟馗微微弯着膝盖,俯着身咧嘴嬉笑,他左手拿着石榴往张开的嘴边送,逗孩童玩儿。创作于中年、晚年时期的钟馗画奠定了黄慎兼工带写的创作风格,钟馗都是面部夸大,须髯茂盛,长须飘摆,身形矮小,服饰用山石的皴法写成,线条多取法行草。

清代金农《醉钟馗》局部清代金农《醉钟馗》局部清代罗聘《钟馗醉酒图》局部

醉酒钟馗的图式起源较晚,清代的金农和罗聘曾画过多幅钟馗醉酒的形象。在金农的一幅《醉钟馗》图中,钟馗着一身红衣,头戴乌帽,脚穿黑靴,腰中佩有腰带,闭着眼睛,一副摇头晃脑的喝醉状态。罗聘的《钟馗醉酒图》描绘的是竹树下三小鬼送醉酒的钟馗回府的情形,一小鬼拿乌纱帽玉带和外套,两小鬼搀扶酩酊大醉的钟进士踉跄而行,钟馗醉眼微闭,大腹便便,高抬左腿,形名刻画生动,用笔转折有度,是罗聘人物小品的佳作。

清代任熊《钟馗醉酒图》

清代晚期画家任熊也画过一幅《钟馗醉酒图》,喝醉了的钟馗抱着酒坛子,睡得正香,帽子、长剑、法器散落在一旁,头上戴着花儿,乱发虬须根根张扬,毫无防备,但气场依旧全开,可谓既慵懒又霸气。

清代金廷标《钟馗探梅》局部

在清代,钟馗已晋身为五月花神,但仍有少数画家,热衷于绘画钟馗在雪天探梅的雅兴,以此“借景抒怀”。清代金廷标《钟馗探梅》中的钟馗,头戴一顶破斗笠,背着一捆梅花,踏雪想要过桥。跟随着的侍者嘴中衔着一枝梅花,同时想要把破伞打开。金廷标的这幅画作,就是想藉助钟进士访梅的情境,映射画中人孤高不群的内在性格。

在画家们的笔下,钟馗除了原有的驱鬼除邪功能,还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含义。尤其是文人画家,一直乐忠于创作各种形式的钟馗画,形成了钟馗画发展的历史脉络,不仅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画家审美趣味上的差别,而且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画中同一题材能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uiyuncaoa.com/cychxcf/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