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忽悠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59.html
<

文章节选自金山区博物馆编著:《说剑描兰——金山与南社》

上海通志馆经授权发布

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者

何为“南社”?

南社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社会文化团体,具有明显的革命性和文学性,引导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要的文化运动潮流。

南社由高旭与柳亚子、陈去病等人一同创立,以苏州吴江、上海租界以及金山张堰为主要活动场域。南社社员遍布长江三角洲,远及华中、华南、西南、华北及东北诸省,而上海则是南社活动的重要场域之一。

南社创始人:高旭、柳亚子、陈巢南(去病)

根据郭建鹏、陈颖编著的《南社社友录》记载,填写入社书者人、未填写入社书者73人。根据现存入社书统计,上海籍南社社员达人,其中金山籍社员最多。

何以上海能够孕育出南社,南社何以能在上海发展壮大,发挥积极的历史作用?何以南社由上海人参与创立,且引领全国文坛、舆论多年?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上海文化界的作用是巨大的,而南社在一段时期内堪称上海文化界的象征。于是上述问题可理解为:上海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为何能产生南社这样的极具思想影响力的社会团体,从而推进、影响全国思想文化的新陈代谢?而此过程在文化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从海派文化到南社

所谓“海派文化”,最初不过是北方人称董其昌、赵之谦、吴昌硕等画家潦倒无聊、卖画为生,带有自嘲意味。其实,上海因商业经济发达,催生出新的艺术交易模式,董其昌等“松江画派”已然开启先声。其后赵之谦、吴昌硕等卖画海上,渐有“海上画派”之说。而京戏向以北京为正脉,近代上海京戏崛起,又与当时上海商业经济、男女平权等思潮息息相关。北方京戏行当中,遂称上海京戏为“海派”,言下之意功夫不到,带有戏谑意味。但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文化,上海剧院晚上灯火通明,又大量安排旦角戏,吸引女性观众,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海派”京戏,逐渐才无戏谑意味。

如此则海派文化,实际以新的时代要求为源头,对传统文化作了很大改动,又为民众所喜见。其突出特点就是兼容并蓄,富有创造性。

近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有一项基本的条件,就是书籍报刊的大量出版作为最高效的知识载体,书籍报刊对一个时代所能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而上海正是近代中国的出版中心。尤其是出版社林立。稍微举例,当时中国影响较大的出版社中,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扫叶山房、点石斋、广益书局、文瑞楼、同文图书馆、久敬斋、文澜书局等皆在上海。其次是报刊如笋。上海报刊之多,不胜枚举。其内容之多元、开放,也是研究者所共知的。出版中心的地位,使得上海成为各种思潮的主要战场,各种文化展示的主要舞台。逐渐崛起而成为文化中心之一的上海,又是书籍报刊的出版中心,海派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挥空间。近代时局巨大的动荡变化中的海派文化涟漪,是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uiyuncaoa.com/cycgnzz/9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