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尘间时光深处吉州瓷韵绽芳华
在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镇西侧的一块平地上,晚唐至宋元时期的古窑包如岗似岭,分布其间。这里,正是吉州窑遗址的所在地。 南宋釉下彩绘弦纹筒式炉为了更好地研究吉州窑的烧造历史,年10月至年12月,考古人员对吉州窑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首次发掘。这次发掘,考古人员调查了24处窑址堆积,发掘一条窑床和一处作坊遗址。发掘面积约平方米,出土历代各种遗物余件。 年,考古人员再次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总面积达余平方米。清理龙窑窑炉遗迹1座,作坊遗迹1处,并出土了瓷器、瓷片3万余件和大量窑具。 吉州窑址考古发掘大量的出土标本丰富了吉州窑的内涵,使人们对吉州窑瓷业烧造发展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吉州窑瓷器的分期断代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吉州窑彩绘瓶和彩绘罐吉州窑创烧于晚唐至五代时期,兴于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代末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吉州窑以烧造酱褐釉、乳白釉为主,到了北宋时,酱褐釉逐渐停烧,乳白釉则仍有生产,只是在形制上产生了一些变化,同时又新增了黑釉产品。 此外,可能受景德镇窑的影响,这一时期,吉州窑也有生产青白瓷,这从考古资料中可知,吉州窑址曾发现青白瓷注子、注碗的残器标本,其釉色、形制等与景德镇窑相差不大。 南宋釉下彩绘水波纹鬲式炉吉州窑大放异彩是在南宋时。南宋时的吉州窑,其烧造工艺受到了定窑和磁州窑明显的影响。随着宋室南迁,曾为北宋宫廷效力或服务的各行工匠也有一部分南下,在江南地区落户。 这些工匠带来的定窑覆烧印花工艺,和磁州窑的白釉黑花等装饰工艺,被平移到吉州窑瓷器的生产烧造上,并对邻近的窑场和江南地区部分瓷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南宋时吉州窑烧造的瓷器品种繁多,有黑釉、酱釉、青釉、白釉、白釉褐色彩绘、白釉红绿彩绘、绿釉、酱黄釉等。其中以黑釉、白釉的产量最大,其次是白釉褐色彩绘及绿釉。 南宋吉州窑剔花彩绘折枝梅纹梅瓶在吉州窑诸多种类的产品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要数黑釉了。宋代斗茶雅事蔚然成风,能更好地观赏茶色的黑釉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吉州窑开始大量烧造黑釉茶盏,并在装饰工艺上下功夫,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产品风格。彩绘、剔釉、剔釉填绘、剪纸贴花、玳瑁釉等极具特色的创新产品应运而生。 吉州窑的匠师们将民间的传统剪纸艺术与黑釉瓷的烧造相结合,将龙、凤、花卉、吉祥语等剪纸作品作为装饰,烧制在黑釉瓷上,为黑釉瓷赋予了另一种形式的艺术美感,这是吉州窑匠师的一大创造。 宋代吉州窑玳瑁釉盏玳瑁釉则是用黑、黄两种色调来仿制出玳瑁甲壳的色泽,是一种窑变釉,在呈现玳瑁光泽的同时,又能纹理随机,变化无穷。它们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然而,在南宋吉州窑的黑釉瓷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木叶天目,堪称其代表性的符号。木叶天目是将一片深秋的枯叶置于施过釉的坯体之上,进行高温烧制。叶片受高温氧化自然落灰,灰又与底层釉面高温融合,形成一种树叶形的纹理,叶筋清晰可见,浑然天成,使瓷器产生一种天然之趣。这样的瓷器即为木叶天目瓷,器型以茶盏最常见。 木叶天目盏的树叶纹,有时是一片大叶在盏内壁居中的位置,有时是一片小叶居于盏内侧壁,也有的在盏口以下饰半片叶子,形态多样。大英博物馆就藏有一件木叶天目盏,这件盏以其独特的木叶纹理和深邃的天目釉色,被列为国宝级文物。 南宋吉州窑木叶盏南宋吉州窑在极盛时期可以说是饮誉中外,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市场大受欢迎,在海外也广受青睐。宋元时期,吉州窑瓷器已成为重要的外销商品之一,它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年,东京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展览,集中呈现了日本境内出土的中国陶瓷。在这次展览中,吉州窑的三大瑰宝——兔毫斑、鹧鸪斑和玳瑁斑瓷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价值,成为万众瞩目的传世珍品。此外,日本珍藏的剪纸贴花盏更是凭借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被赞誉为无可替代的国宝。 年,考古界又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发现。在新安海域,考古学家们意外发现了一艘中国元代的沉船,这艘船原本是驶向朝鲜和日本的。在对沉船进行细致的打捞和清理后,考古人员从中找到了惊人的1.5万余件中国古代陶瓷,其中许多都是吉州窑的杰作。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uiyuncaoa.com/cycgnzz/12131.html
- 上一篇文章: 灵感升级,无限之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